Wednesday, 28 January 2015
母校
Tuesday, 27 January 2015
第一次上畫班
Monday, 26 January 2015
籌備過年
買家甲: 東南呀
老闆: (好cool) 27號
買家乙: 西位呢?
老闆: (好man) 30號
Tuesday, 20 January 2015
蘿蔔糕
冰糖一大粒
鹽少許
胡椒粉適量
1. 把冬菇、干貝和蝦米泡水備用。
2. 蘿蔔刨絲。小時幫老媽刨蘿蔔,記憶中好像刨到天荒愛未老都刨不完。但今次刨了十分鐘便刨完,是人大了定蘿蔔少了?都不是太清楚!
3. 把刨好的蘿蔔絲和蘿蔔水,再加埋冰糖一起煲,大約10分鐘便可以。之後放涼待用。
4. 把臘肉、臘\膶腸、蝦米和冬菇切小粒,干貝用手揉散。
5. 把所有(4)的材料落鑊炒香,之後與蘿蔔絲混合,加鹽和胡椒粉。
6. 加粘米粉於(5)的混合物裡。
7. 蒸盆掃一層薄油,把(6)放進,蒸一小時至一小時半。
8. 蒸完後趁熱撒上干貝絲和蔥花,完成!
1. 泡干貝和蝦米的水保留,若加粘米粉後覺得不夠,便可加入干貝/蝦米水增加鮮味。若是用不著,留待晚飯蒸水蛋也很好味!
2. 臘肉可稍為蒸一下才切,否則太硬要很用勁才能切粒。蒸後會有些臘肉汁/油留在碟上,我沒有棄掉,把它也加進了蘿蔔糕混合物裡以增加鮮味。
3. 鹽不用太多,因臘肉臘腸已挺夠味。
4. 加冰糖是為了中和蘿蔔的苦澀味,從肥媽那裡偷師的。
5. 以上材料,恰恰做到2盆美X酒樓的蘿蔔糕膠盆,very fit。
1. 賣相幾好,出爐時香氣四溢。
2. 材料豐富,質感很充實。
3. 糕身蒸起時好像有點厚實,但放涼後落鑊煎後又很正常。
4. 總之一句就係: 好食啦!
Monday, 19 January 2015
聖誕首爾(2)﹣ 行程
Saturday, 17 January 2015
買蘿蔔
今早吃早餐時,我跟哥哥說陣間要去街市買蘿蔔,媽媽嘗試整蘿蔔糕。
我: 要買好多野架,5斤蘿蔔,粘米粉,臘腸。。。
仔: (瞪大眼睛)等等,你話買多少蘿蔔?
我: 5斤囉
好: (好嚴肅地說)拿,我只可以拿1斤,你自己是否可以拿4斤?
我即時O晒嘴,這是我完全無諗過的問題。。。心裡對我面前的小朋友突然有一種新的體會、新的感覺。。。他不再是只是依附著我的BB,而是可與我互相扶持的伙伴,愈來愈大個仔了。
Tuesday, 13 January 2015
Apple compote Apple pie
星期天見有數個大蘋果在家,於是靈機一觸,嘗試做apple compote。
最初以為只是煲些焦糖,然後加些蘋果,煲淋便成。怎知上網一check, 原來都有些配料要加,而加了之後,又真係把味道提升晒。兩隻小馬騮,猶其是小天使,更是吃不停!
材料:
蘋果
冰糖
玉桂粉
Nutmeg
鹽
水
做法:
水滾,落糖,煲至糖溶
加nutmeg落糖水
蘋果切粒,收慢火煲大約十至十五分鐘
最後加玉桂粉和鹽調味
小天使整個過程伴著我,所以她由切蘋果粒開始便不停向我要吃。。。
做好了,但又趕著去做facial, 就由它放著,直至晚上待兩兄妹睡了才有時間處理它。利用了雪櫃裡的pilo pastry, 就簡單地做了個蘋果批作為星期一的早餐和孩子們的下午茶。
Thursday, 8 January 2015
Saturday, 3 January 2015
粉絲黃金蚌煲
挺好味,挺易做的一道菜,是今晚餐桌上的亮點之一。
材料: 黃金蚌一斤,韓國粉絲適量,薑絲,蒜泥,辣椒碎,蔥段
調味: 鹽,麻油,糊椒粉
做法:
1. 根據街市阿姐所說,黃金蚌沒有沙,沖沖水便可吃。但我為求安心,還是泡了一小時鹽水。
2. 韓國粉絲同樣泡水一小時。其實不用這麼久,只是預備蚌時一併預備埋粉絲而已。
3. 熱油,把薑、蒜和辣椒爆香。
4. 放入蚌快炒數分鐘至半熟,盛起備用。
5. 不用洗煲,煲中的蚌水是精華所在。加入一碗水,放入粉絲,煲大約五分鐘。
6. 之後加入半熟蚌,調味料和蔥段。搞掂,吃得。
今次用了一隻指天椒,辣得過份了一點,下次要改用半隻椒才可。
Friday, 2 January 2015
聖誕首爾(1)- 機票
2014年9月時小鍋貼已話想感受落雪,我們當然坐言起行,即刻籌備。
最初見日元平,諗住往北海道走一轉。怎知一CHECK機票和PACKAGE,便即刻打退堂鼓。很貴耶!很爆耶!機票差不多要過萬元一張,況且,時間選擇已很少了。
於是改變行程,CHECK下首爾。還好,時間選擇仍有,價錢亦勉強可接受,雖然與飛芝加哥差不多!
話時話,只是雪的體驗姐。。。我們當時真的有考慮過飛美國或加拿大,可住三姨婆或姨媽家麻,那便可省回酒店的洗費,而機票價錢又差不多!只是礙於簽証和長途機問題,我們才閣置了這個念頭。
最後,左計右算,湊湊合合,最終便決定扶老攜幼六天聖誕首爾行。這是我多年來第二次離港渡聖誕,第一次當然是倫敦的半年生活體驗啦。